無綫劇集《巴不得媽媽》蘇基一角在古明華手上成了奪目亮點,打破綠葉的宿命。有人覺得,他將一舉成名;有人以為他會成為另一柴九黎燿祥;有人認為甘草綠葉的時代要來臨了。然而古明華無意預測將來的結果,儘管蘇基一角對他本人而言的確意義重大,但最重要的並不在於改了他甚麼而是喚醒了他甚麼。?
有期望就有責任
演藝畢業的他從來只是享受做戲的過程,從舞台、電影、電視到配音,一直以來鑽研演技是自己的興趣,不在意其他人的看法。「得獎後被認同、被肯定當然開心。一直以來只注重角色探索,多過別人的feedback,後來發覺原來有觀眾留意,原來做戲不簡單,即使一個小角色小演員都有人留意。你知道有人留意自己,就要對觀眾負責。不是說取悅,反而是尊重,所以要更加努力自己手上的角色。」從影以來,他確實曾經失去衝勁,他指當時去到一個地步無論怎麼演都沒有人再給予評價,他亦不以為然,但漸漸就「滑啞」了,覺得怎樣做都可以。後來有機會入行配音,生活更安定,就把心一橫轉行去了。
重燃演戲熱情
轉行以前最後一套劇《刑警》古明華卻說「不幸」遇上了一班「衰人」。「我在片場遇見黃日華和三哥他們,偏偏在那段時間看見他們工作的熱誠﹐完全打動了我。像黃日華,入行三十幾年那份專業和熱忱從沒減退,無論片場制度如何,出現任何問題,他都專心演好角色;而三哥則無時無刻都懷着那麼快樂的心情工作,真正享受自己的工作。看着他們,我才知道自己一直以來所欠缺的是甚麼,但那時已答應人家要轉行,總不能一時一樣,所以最後拍完劇還是繼續去做配音。」誰不知,一直支持他的無綫資深監制潘嘉德突然說有個角色找非他莫屬,非要找他來演。「我十七年前開始與他(潘嘉德)合作,由《鐵膽梁歡》開始。他對我的欣賞是近乎盲目的執著。到拍完某一場蘇基的戲份,他走來拍拍我的肩,說成功了,這套劇有亮點了。我當時根本不明白他在說甚麼。」口說不知道,其實又怎會沒下過功夫。「當時已跳出來,不似在胡同裏,看甚麼都清晰了。」脫離日復一日的演員生活,反而重拾當初的熱忱,加上幸而當時有四個月時間準備,古明華從眾多身邊有蘇基特質的人身上取經,無意間令角色空前成功。
演員的修養
結果角色大受歡迎,贏得網民喜愛愛,他在成功面前,卻理性分析各種環境因素。「首先當然是角色本身討好,另一方面,當時王維基電視台請了很多人過去,人少了自然機會多,公司亦希望留人。用錢留人是很低的手法,還不如多給機會綠葉演員,那是很好的鼓勵。事實證明這方法大家都很欣賞,包括員工、包括觀眾。」雖然身兼配音和演員的工作,他卻更肯定演戲是他的理想。「這一刻我雖然仍選擇配音﹐而演戲已經超越興趣,以我現時的投入程度,如果只是興趣會很辛苦。我每天起床就看劇本,有工作的日子就專心工作,沒有工作的日子就更努力,去檢討之前的表現,看看有甚麼改進的地方﹐不然就看劇本,準備之後的拍攝等。因為那是我的理想。」一朝得志的他,除了獲得多一份鼓舞,並沒有改變太多他的生活。「往後會怎樣發展很多時不到自己選擇,都聽從公司安排,我會做的仍是怎樣鑽研角色。演活一個角色,要了解他們的思想,要給他們的行為合理的解釋,所以演員的直覺反應很重要,除非真正了解他們的角色才能做到,所以每個角色對我而言都是特別的,沒有想要挑戰甚麼角色。只是,不是每個角色都有這種時間,不是每次都可以像羅拔迪尼路,演《Taxi driver》就真的去開的士。那種方法演技,在香港頻繁的電視製作中,如果每個角色都這樣做會吃不消,只能選定某些角色去專注。」
生活的決擇
對於肯定自己理想的他,沒有趁勢全情投入演員工作確實令人意外,縱橫演藝圈多年的他原來已對人生有另一看法。「不捨得配音的工作,是因為那樣的生活實在安穩。人到某一年紀,會發現家庭才是唯一的成就,家庭是唯一認同你存在的,唯有親人是一世的。當你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有時間關心家人,家庭好,收入充裕,生活安穩,你不會捨得放棄。現時最難適應的是應酬多了,這是從前沒有的。」這不代表他會為家庭放棄理想,相反幸福的家庭一直是支持他最大的動力。
「人的力量很小,一個人可以改變的事情不多,不到某些時候你不知道路會怎樣走。我太太從來不會管我,這二十多年以來從沒有抱怨過甚麼。她是一個很傻的人,就是因為當初覺得我這個人演戲有趣,這麼多年以來一直等一直等,等到了這一天。要是有機會到哪裡發展,也就把她帶在身邊就好,反正她都不會管我。女兒也大了,她也會獨立,不會有甚麼障礙。」
旅行的冀望
現時生活無憂的他可算是有車有樓,但上一次一家人旅行已經是十三年前去美國,他們一路開車從紐約到佛羅里達州,雖然不幸被抄牌,但難忘的公路旅行,令他在此刻稍為安定的日子,重燃起對旅行的興緻,如果有空希望下次可跟家人去日本。「上次在高速公路上不自覺可能開快了一點,就罰了六百美元,但一路上公路旅行也十分好玩,累了就去住汽車旅館。要是下次再去,我還是會選擇自駕遊,自由一點。買保險是一定要的,不過下次可能幾家人一起去,會更好玩,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