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過去跟隨環球股市攀升,然而恒指兩萬八關上屢屢整固,即使來年部份企業盈利可能仍有所謂增長,畢竟高處不勝寒,然而不少行業估值不低,而中國增長動力能否持續影響至鉅。幸而預期環球發達國特別是美國、歐洲和日本經濟整體復甦步伐穩固未有失望,令板塊輪動開始遂步擴散至落後和較小型股份身上。
中共十九大落幕人事篤定,國家主席習近平已將經濟生殺大權掌握,加強黨領導、環保、扶貧和一帶一路將令未來數年國進民退趨勢加強,經濟開放程度受限,私營甚至外資需要加強黨政合作換取在華利益,部份既得利益者甚或轉移相當權益惠國惠民,債務問題仍是積壓課題,加息周期或遂步加速的影響將浮現。
大新近月以來表現疲弱,遠遜同業,大新銀行(2356)離高位曾跌逾6%,大新金融(440)更挫逾一成,反觀中銀和東亞只跌3-4%,恒生(11)更逆市創新高,隨著全球央行縮水收表,相信港股通流入大型港銀趨勢持績。以中期業績計,大新銀行未抵一倍市賬率固然低估,母企更是低殘。
海通國際隨即重申大新金融「買入」評級,目標價升至66元,認為市場目前未反映其一般保險業務和所剩的現金及證券投資。其擬增資旗下一般保險業務14.5億元,料業務股本回報將由2017年的2.7%反彈至2018-19年度的4.4-4.9%,33億元現金投放債券回報約為2.3-4%。
海通國際上調大新銀行目標價至19.96元,評級維持「買入」,分析員陳昔典認為,大新銀行資產和負債管理改善,淨息差壓力有限料2017-19年淨息差1.92-1.95%,料其一級資本充足比率期間維持13%以上,無補充資本需要。香港銀行同業拆息跟隨美息上升將是短期催化劑。
畢竟目前大新金融手持的大新銀行股份已超過市值,即所剩的每股約莫18元現金和一般保險被視為負資產,折讓幅度已逾兩成半,重回2016年初研究出售大新人壽前的水平,在各大券商普遍認同折讓嚴重的情況下,管理層有必要在出售澳門保險的同時,審視增派特別息和重組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