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訪問

回歸20年把握前海 配合國策 堅持金業 張德熙帶領金銀業進軍國際

香港黃金市場於1910年運作,本港的黃金市場,與倫敦黃金市場、紐約商品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蘇黎世黃金市場,被譽為全球5大黃金市場,亦是國際貴金屬銀行的重要儲存及分銷中心。再度被推選為第四十五屆金銀業貿易場理事長的張德熙接受專訪時說:
 
「作為業界我感同身受,香港在短期內仍然有優勢,但如果我們固步自封,不去拓展,總有一天會被邊緣化的。」
 
 
 
 
他指出,今年香港正值回歸中國20週年,但本港還未有一個產業,可以做到配合國策真正合作。「但有了前海自貿區的機遇,我們將可興建1500噸貴金屬境內關外保稅倉庫及交易貿易中心,透過於前海建立貴金屬倉庫,滿足深圳金商的廠家需求外,亦可以透過中港業界的合作,進一步開拓市場以及鞏固香港金銀業在國際市場的地位。」
 
張德熙坦言,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交易所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德勤早前就發表報告指,截至2016年12月底為止,香港IPO融資額繼續排名全球第一位。同樣,香港黃金市場於1910年運作,本港被譽為全球5大黃金市場,亦是國際貴金屬銀行的重要儲存及分銷中心。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經濟的進步,更多國家漸漸掘起,在過去10年,香港一直被其他國家追趕。
 
 
 
 
三年前佈局
香港是亞洲區黃金白銀最大樞紐,而國內就擁有最大的黃金出產量,以及黃金需求。張德熙指出,深圳是黃金白銀集散地,全國約70%首飾製造業集中在深圳。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有自貿優惠,加上交通便利,因此數年前計劃將黃金業在前海拓展業務。他相信,區內的自貿政策一定有利黃金白銀交易發展,以及帶來更多的新機遇。
 
 事實上,張德熙早在四年前,金銀業貿易場就已經北上深圳開拓業務,並與有關方面溝通在前海建立黃金白銀倉庫的構想。張德熙深信:「興建1500噸貴金屬境內關外保稅倉庫,可以打通幾千家黃金製造業的用家,而且都方便了物流和倉存。香港金銀業擁有悠久的歷史,倉庫由香港企業經營,我們擁有國際網絡,將可極大方便對內對外的金銀交易,成為國際金商透過貿易場進入前海的平台,以及加強國際市場的信心。」
 
 
 
 
加快國際化進程
張德熙認為,深港合作開放前海自貿區,是一個很大的機遇,能加快自由貿易經濟與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我們擁有的人民幣公斤條黃金產品暫時是全球獨有的黃金產品(首個離岸人民幣黃金產品),全球機構或公眾投資者可以通過自貿區貿易人民幣公斤條黃金,即間接或直接持有人民幣。」他續指,前海金銀業貿易場有別於國內普遍黃金交易所,是要打造為一片具有上、中、下游的黃金產業鏈。上游保持黃金供應量的穩定,中游主要有黃金製造及加工商,下游是香港金銀業貿易場的171個會員,主要為內地黃金市場作國際橋樑,把黃金產業帶向國際,同時亦是中港整個業界之間的真正合作。「興建儲存倉庫的申請已批,但興建金庫最快也要2至3年,才可投入服務。不過,我們亦申請了臨時倉庫,但其存量初步只達10-20噸黃金,估計今年第一季就可以試行。現時香港黃金的成交量淡季一日有800至1000億港元,曾破紀錄一日成交高達2300多億港元;人民幣公斤條每日平均成交額為180-200億人民幣,相信自貿區投入服務後,估計人民幣黃金產品成交量平均一日可以增長兩倍。」
 
 
「一帶一路」的機遇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要加快南沙、前海、橫琴等粵港澳合作平台建設,對外方面則強調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推進與「一帶一路」國家互利共贏合作等。張德熙認為,「一帶一路」的推進,不單止基礎建設可以受惠,亦可擴大貿易版圖,黃金是貿易中互聯互通的部份,因此這張連接60個絲路國家的黃金需求。前海金銀業貿易場將串連所有交易所的國際橋樑平台,是「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在深圳的起步點。
 
 張德熙坦言,上海和新加坡近年來的迅速發展都對香港產生了極大的挑戰,上海自貿區的發展令當地市場更加開放、更加國際化,香港的地位將受到更大的威脅。「然而,上海並非我們的競爭對手,我們應該配合中國大陸,大家互補優勢,進一步保持和提升香港自身的競爭能力。我相信黃金的貿易已經西向東移,有了前海自貿區、人民幣公斤條黃金產品、加上上海和香港以及「一帶一路」的發展,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持續的推進,未來以人民幣作黃金定價的出現,將指日可待。」
 
 
 
自強不息永不言敗
事實上,金銀業貿易場今次早一步佈局於前海,張德熙可說功不可沒,作為業界的領導先鋒,金銀業貿易場早已推出多項創新計劃,包括引入交易編碼服務、9,999港金、從業員註冊制度、促成「人民幣公斤條」黃金、並於2014年與上海黃金交易所前任理事長許羅德簽訂「黃金滬港通」等。他透露,以上一切得來不易。「回顧過去,我想到的只有『自強不息,永不言敗』這八個字。」
 
他解釋,「自強不息」是因為香港政府對於我們業界的支持真的不多,然而我眼見其他國家都有政府鼎力支持,因此我們業界只能自強不息,自己靠自己。至於「永不言敗」,「因為發展至今,經歷過的難題著實並不少,就以前海自貿區為例,發展初期遇過很多難題,其中就是領導常常換班,由開始到現在就已經換了兩次,可幸的事,國家對前海自貿區的政策十分支持,所以我希望政策可以加快落實,事情就可以更順暢地發展。
 
 
遇上馬時亨
香港黃金市場於1910年開始運作,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黃金買賣中心之一,張德熙一直致力把金銀業貿易場變得現代化、專業化及國際化。「我們改革金銀業貿易場一直有三大宗旨,是當年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建議我們的。」當時他來拜訪我們理監事會。「他跟我說,我已經看過你們的情況和報告表,我覺得你們要『三化』,即是企業化、專業化和國際化。自此這『三化』就成為了我任期要做的事了。」在企業化方面,就不再做閉門式的金融機構,如公開及加強我們的透明度;在專業化方面,就建立了從業員註冊制度,又設立了交易編碼,讓每單交易都有根有據。至於國際化方面,致力緊密與國內、倫敦、新加坡,以及杜拜商談互聯互通的商品更緊密關係。
 
 
遇過高山遇過谷
張德熙入行30多年,經歷過不少風雨。「要數最難忘就是80年代,中英會談,當時港元匯率變動好大,到後來在談判97回歸之際,使港元大幅貶值,而黃金就升值,形成了前所未見的波動。由平常1元的差價,飆升到100元的差價,因此我有很深刻的印象。這次之後,亦促使了港元跟美元掛勾。」到了90年代,張德熙遇上了另一個難忘的谷底。他指,1990年中至2000年中,黃金市場可謂一潭死水。「當時有一句說話,『十年黃金變爛銅』當時黃金市場非常淡靜,甚至連電視台財經新聞都沒有報導金價。當時身邊都有人叫我放棄,不過我沒有,我們金銀業貿易場的170多個會員,大部份都沒有放棄。」他補充說,沒有收入,就只可以減省成本,貿易場當然亦不能獨善其身,結果黃金終於2003年至2010年開始復甦,由當時的300美元,攀升到1,900多美元。「這10年的淡靜,令我得到一個啟示,就是堅守本業。雖然我自己做過證券業,又做過建築業及娛樂事業,但我可以告訴你,我最鍾情的仍然是黃金業。」
 
 
黃金未來難跌
近年國際社會出現很多的轉變,例如英國脫離歐盟、共和黨的特朗普當選成美國總統、歐元區內的問題等等都令到不同的央行和機構投資者爭持黃金。張德熙指出,黃金成為了很好的避險工具,「過去5、6年,不少機構都會把黃金納入作其中20%至30%的投資組合,以體現避險功能。」因此他相信,雖然美國加息或會令金價短期受壓,但國際「大氣候」的不確定性可令黃金的價格長遠上受到支持。張德熙認為,金價或有機會重回1,450美元水平,亦不排除金價會再上至1,600美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