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新聞

城大物理學系張瑞勤教授獲美國物理學會頒予會士榮銜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物理學系張瑞勤教授獲美國物理學會頒予會士榮銜,以表彰他對計算物理學的卓越貢獻。
 
美國物理學會讚揚張教授在多個領域作出開拓性貢獻,包括推動量子力學多體方法的發展,以及對納米表面等大型電子系統的建模與模擬,促進其在環境、能源、生物學及醫學等領域的應用。
 
張教授說:「很榮幸能夠獲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並感謝城大一直以來支持我的學術研究。」自1997年加入城大,張教授多年來一直致力研究計算物理學。
 
計算物理學對量子系統的研究大有用途,例如可用於研究電子的移動方式。張教授解釋:「以前做相關的實驗要花很長時間。採用計算研究之後,我們就能模擬和預測某些現象,可幫助縮短整個實驗的時間,同時獲得優良成果。」他研發出一種計算方法,可節省七成的計算資源,而準確度幾乎毫無減少。
 
張教授亦率先推動納米表面系統建模及模擬的多項發展,有助推動納米材料在環境、能源、生物學及醫學的應用。其研究團隊最近的研究成果,就是開發了無須在真空狀態下進行的熱蒸汽冷凝方法,用於沉積優質石墨相氮化碳膜;這對光催化極為重要,尤其是透過光電化學分解水後,將太陽能轉化為氫氣與氧氣,而氫氣與氧氣正是被視為未來的重要能源。
 
張教授的另一項重要成果,是無須使用任何近似處理而成功求解了多電子系統的薛定諤方程。該方程用於描述或預測量子力學系統的行為,類似經典力學中的牛頓定律。他的研究是計算物理學領域的一項突破,因為以往如果不使用任何近似處理,則只能求解真實系統中單個氫原子的薛定諤方程。
 
張教授多年來屢獲殊榮,包括1997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及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04年貝塞爾研究獎、2005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美國物理學會會士計劃旨在表彰在物理學領域從事卓越研究、領導或服務,或為物理學之科技應用作傑出貢獻之人士,每年僅有0.5%學會會員可獲選為會士。